新聞搜索
高通MTK插足傳統路由器芯片供應鏈
發佈時間:2014-04-08 08:19:41
在路由器產業裡,上游的芯片廠商就那麼幾家,強勢的傳統路由器廠商佔據絕大多數份額,渠道成熟,市場飽和。新興的智能路由無異虎口刨食。
路由芯片廠商
Broadcom、MarvelL、Atheros、MTK、Realtek是當前路由芯片的幾大主流廠商,他們聯合佔據芯片供應中的絕大多數份額(這5家依次簡稱為BCM、MVL、ATH、MTK、RTK)。在這5家中,BCM和MVL是T1(第一梯隊)的廠商,對應T1(第一梯隊)廠商的絕大部分芯片會供貨給T1的WiFi設備商——蘋果、索尼、微軟、思科和全球一線運營商。在這兩家中,MVL的特點是產品優秀同時技術門檻也很高,廠家基於MVL的二次開發也需要很高的要求。而BCM相對寬鬆,並且還有低端產品配合。
除了T1廠商之外,ATH、MTK和RTK(T2,第二梯隊)的芯片針對的是消費路由市場,可以說在這三家出現以前路由器的門檻非常高,這三家真正帶動了民用消費路由的發展。
傳統路由器廠商間的利益糾葛
在T2的芯片廠商中,高通在2011年收購ATH,MTK同樣在2011年收購Ralink(雷凌),兩者的動機非常類似,都是為了增強移動端的WiFi能力。
另外在T2的路由製造商中,TP-link和水星占據全球40%左右的市場,國內60%-70%的出貨量,而兩家實際上歸屬同一家。差異在於TP、水星主要做70%~80%ATH的方案,而且還做RTK、MTK方案。同時據傳ATH有參股TP,於是TP成為ATH最主要的大客戶,這種供應關係可以稱之為綁定。
另外一家做路由器的隱形公司是共進電子也就是我們以前比較熟悉的同維(T&W),他們一年也有幾十億的營業額,他們是BCM的第一大客戶同時也是RTK的第一大客戶,共進目前給很多國際國內大客戶在做OEM、ODM。例如:華為、中興、D-LINK、國際國內運營商、國際品牌客戶。
RTK是臺灣一家起步很早的IC製造商,大量的網卡、聲卡上都可以看到他們的產品。 RTK的主要客戶是臺系路由製造商,D-link和國內的共進電子、富士康。
最後只剩下收購Ralink的MTK了,MTK比較特殊,因為WiFi芯片並非是MTK的主營業務,MTK這些年也沒有超級大客戶的積累,所以它家的產品在供貨上並沒有太大限制。因而也可以看到幾大新興的路由都是在用MTK的方案。
ATH和RTK的這種供貨關係導致外圍的團隊在芯片數量、芯片價格和研發支持上出現非常大的差異。
“智能路由”還是存量市場
上面說到TP和水星大致占到國內60-70%的出貨。傳統路由的分發非常成熟,無論在國內幾線的地域都能買到TP幾十塊錢的路由;同時由於路由是個耐耗品而非易耗品(至少2-3年),所以國內的路由市場已經非常飽和。
在這種情況下,新興智能路由如果只是做交互改進和其他互聯網化的小變更的話,那麼所謂“智能路由”只是在挖傳統路由的牆角。這個時候反過來對芯片廠商來說,整個盤子就那麼大,即我把貨賣給A還是賣給B的問題,以傳統廠商的出貨量和人脈,這幾乎是一個不需要考慮的問題。
“智能路由”的根本問題是怎樣重新開闢一個增量市場,而不是試圖取代傳統路由。因為一面智能路由受上游供應鏈的牽制難以做大上量,而傳統路由廠商一旦發力交互和擴展(這個門檻有多高?)這個市場會歸屬誰?
另外,路由器還有一個隱形的對手:運營商,運營商們如果開始全面用服務送路由,還有誰會買路由?
建亞電子/燦達HR是集連接器產品研發、製造、銷售一體的專業HR連接器製造型企業,產品有環保無鹵電子連接器、端子連接器、Housing、Wafer、Terminal、小間距FFC/FPC 連接器及連接器模具研發製造,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專案開發。官網://rb-1.cn,諮詢熱線 400-0769-458,0769-83970035.
路由芯片廠商
Broadcom、MarvelL、Atheros、MTK、Realtek是當前路由芯片的幾大主流廠商,他們聯合佔據芯片供應中的絕大多數份額(這5家依次簡稱為BCM、MVL、ATH、MTK、RTK)。在這5家中,BCM和MVL是T1(第一梯隊)的廠商,對應T1(第一梯隊)廠商的絕大部分芯片會供貨給T1的WiFi設備商——蘋果、索尼、微軟、思科和全球一線運營商。在這兩家中,MVL的特點是產品優秀同時技術門檻也很高,廠家基於MVL的二次開發也需要很高的要求。而BCM相對寬鬆,並且還有低端產品配合。
除了T1廠商之外,ATH、MTK和RTK(T2,第二梯隊)的芯片針對的是消費路由市場,可以說在這三家出現以前路由器的門檻非常高,這三家真正帶動了民用消費路由的發展。
傳統路由器廠商間的利益糾葛
在T2的芯片廠商中,高通在2011年收購ATH,MTK同樣在2011年收購Ralink(雷凌),兩者的動機非常類似,都是為了增強移動端的WiFi能力。
另外在T2的路由製造商中,TP-link和水星占據全球40%左右的市場,國內60%-70%的出貨量,而兩家實際上歸屬同一家。差異在於TP、水星主要做70%~80%ATH的方案,而且還做RTK、MTK方案。同時據傳ATH有參股TP,於是TP成為ATH最主要的大客戶,這種供應關係可以稱之為綁定。
另外一家做路由器的隱形公司是共進電子也就是我們以前比較熟悉的同維(T&W),他們一年也有幾十億的營業額,他們是BCM的第一大客戶同時也是RTK的第一大客戶,共進目前給很多國際國內大客戶在做OEM、ODM。例如:華為、中興、D-LINK、國際國內運營商、國際品牌客戶。
RTK是臺灣一家起步很早的IC製造商,大量的網卡、聲卡上都可以看到他們的產品。 RTK的主要客戶是臺系路由製造商,D-link和國內的共進電子、富士康。
最後只剩下收購Ralink的MTK了,MTK比較特殊,因為WiFi芯片並非是MTK的主營業務,MTK這些年也沒有超級大客戶的積累,所以它家的產品在供貨上並沒有太大限制。因而也可以看到幾大新興的路由都是在用MTK的方案。
ATH和RTK的這種供貨關係導致外圍的團隊在芯片數量、芯片價格和研發支持上出現非常大的差異。
“智能路由”還是存量市場
上面說到TP和水星大致占到國內60-70%的出貨。傳統路由的分發非常成熟,無論在國內幾線的地域都能買到TP幾十塊錢的路由;同時由於路由是個耐耗品而非易耗品(至少2-3年),所以國內的路由市場已經非常飽和。
在這種情況下,新興智能路由如果只是做交互改進和其他互聯網化的小變更的話,那麼所謂“智能路由”只是在挖傳統路由的牆角。這個時候反過來對芯片廠商來說,整個盤子就那麼大,即我把貨賣給A還是賣給B的問題,以傳統廠商的出貨量和人脈,這幾乎是一個不需要考慮的問題。
“智能路由”的根本問題是怎樣重新開闢一個增量市場,而不是試圖取代傳統路由。因為一面智能路由受上游供應鏈的牽制難以做大上量,而傳統路由廠商一旦發力交互和擴展(這個門檻有多高?)這個市場會歸屬誰?
另外,路由器還有一個隱形的對手:運營商,運營商們如果開始全面用服務送路由,還有誰會買路由?
建亞電子/燦達HR是集連接器產品研發、製造、銷售一體的專業HR連接器製造型企業,產品有環保無鹵電子連接器、端子連接器、Housing、Wafer、Terminal、小間距FFC/FPC 連接器及連接器模具研發製造,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專案開發。官網://rb-1.cn,諮詢熱線 400-0769-458,0769-83970035.